跨越一世紀的二校門——賞析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銀幣 |
發(fā)布日期:11-08-30 10:55:18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李哲羚 |
今年4月,清華大學迎來百年華誕。為慶祝此盛事,中國人民銀行于2011年7月29日發(fā)行了一套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金銀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有兩枚,含金幣和銀幣各一枚。金幣的重量為1/4盎司,面額100元,最大發(fā)行量2萬枚;銀幣則重1盎司,面額10元,最大發(fā)行量5萬枚;兩幣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法定貨幣。在圖案方面,金銀幣的正面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國名和年號;而金銀幣背面的主圖案分別為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校慶標志以及清華大學二校門建筑造型。
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銀幣
注目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金銀紀念幣的圖案,總覺得甚有意思。鑄镕在金幣上的清華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校慶標志以該校大禮堂的建筑造型結合阿拉伯數(shù)字“100”,刊以“1911-2011”的字樣,表達出清華百年校慶的主題。標志上,猶如旭日初升的禮堂圓頂造型,以及置于標志中間、象征清華大學雄據(jù)學術之巔的金字塔線條,簡潔而明確地反映出清華歷久不衰的朝陽氣息和學術地位。這個標志在清華大學百周年校慶中極具代表性,以此作為紀念幣的圖案,是再適合不過的。然而,比較金銀幣上的圖案,銀幣上的二校門更令筆者感到好奇。清華大學除二校門以外,還有東校門、西校門、南門,而二校門更不是現(xiàn)時大學的主校門,為何二校門會被選作紀念銀幣的圖案?究竟它對于清華大學的百年歷程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百年清華中的二校門
細閱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清華大學的二校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它曾是康熙帝的行宮——熙春園(此園在咸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的一部份,卻在清末年間成為清華大學(當時稱為清華學堂)誕生在苦難中國的一個標記。十九世紀末,列強橫行中國,其中美國要求清政府把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用于派遣中國學生留學美國,而清政府便將當時的清華園撥給游美學務處轄下的游美肄業(yè)館以辦成留美預備學!迦A學堂。1909年,游美學務處于清華園啟動建校工程,以青磗白柱建筑起三拱石門,成為清華學堂建校之初的校門。后來,清華大學擴建,修建了西校門,故原先的校門便稱為“二校門”了。梁實秋曾對早年校門的姿貌做過描述:“清華的校門是青磚砌的,涂著潔白的油質,一片縞素的顏色反映著兩扇雖設而常開的黑柵欄門!迸品皇降慕ㄖ、門楣上清末大學士那桐所題的“清華園”三字,再襯以中國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使二校門散發(fā)出既優(yōu)雅又凄楚的氣息。 二校門標示著清華在中國歷盡苦難的時刻誕生,也見證著清華的自強不息。從國恥中走來,清華大學培育出一個又一個滿懷報國之志、雪恥圖強之念的清華學子。多少杰出的清華學子如竺可楨、侯德榜、茅以升、葉企孫、華羅庚、梁思成、聞一多、朱自清、吳晗、曹禺、錢偉長、錢學森、費孝通、季羨林等在這座校門下?lián)]灑著愛國的情懷、救國圖強的信念,留下了勤奮學習的足跡;多少充滿教學熱誠的清華名師在這座校門下留下執(zhí)教治學的身影,培育國家未來的棟梁。二校門伴隨著清華從國恥中走出來,自強不息,邁步向前。
|